进入秋冬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秋冬季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液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是一种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其主要临床表现: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病情较轻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严重并发症:持续高烧,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5、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6、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临床上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以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为主要表现,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咽结膜热、单疱病毒性结膜炎和新城鸡瘟结膜炎。一组表现为相对的亚急性或慢性结膜炎,包括传染性软疣性睑结膜炎、麻疹性角结膜炎等。轻度的病毒性结膜炎有迅速自限性,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除典型者外,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这和致病病毒毒力及个体免疫状况有关。潜伏期短,约在24小时内发病,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天左右或更短。出现畏光、流泪、眼红、异物感和剧烈眼疼等。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球结膜点状或片状出血,多自上方开始。耳前淋巴结肿大。病初角膜上皮有一过性、细小点状的上皮型角膜炎。部分患者有发热不适及全身肌肉疼痛。
二、常见传染病防控重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8.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9、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到 “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