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读解】子路是孔夫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之一,这里孔夫子对他单独传授,另开小灶,这是孔子的儿子伯鱼都没有享受过的。当然单独传授是有针对性的,孔子针对子路的个性而说“六言六蔽”。

首先,孔子问子路:“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你听说过六种习性可能带来的六种流弊、六种麻烦吗?”子路说:“未也”——我还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孔夫子说:“居!吾语女。”孔夫子说,你就在这里坐好,不要走了,我好好给你讲一讲。大家也要注意这六条,可了不得啊!

第一条,“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有些人好仁,于是乎一心要慈悲,慈悲多好呀!一心要善良,善良多好呀。慈悲、善良的确是好,但他不好学习,没有体现慈悲的善巧和方法。好仁者都成了东郭先生、宋襄公、孔乙己那样迂腐的人,没有用处。所以,“好仁不好学”,光是有一种空荡荡的理念、情怀,不学可以运作的、有实践性的、具体的能耐,那么它的蔽病就显现出来了,这个直接的蔽病就是愚——愚蠢。特别是学道、学佛的人很多犯这样的毛病,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在佛堂打坐、念佛、念咒、闭关,工作不要了,老婆孩子不管了,父母的事也不过问,总而言之,学道之外的事一概不管。结果,他跟社会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他一旦走入社会难免让人觉得迂腐,也很容易被人愚弄。

就是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也一定要避免“其蔽也愚”的后果。我们学圣人的言教,学圣人的经典,一方面要在道德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智慧上也应该有所升华。如果道德上没有提升,越学越虚伪,学成了伪君子,那不如不学,还显得本朴一些;如果智慧上没有升华,越学越糊涂,学成了孔乙己,也不如不学。孔夫子是把这些问题看破了的,也只有他老人家才能把这些东西点出来。

第二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有的人聪明绝顶,但显得很浮躁,让人觉得浮荡无根。这种人往往自恃聪明,认为自己很能干,什么都不用心学。“人不学习要落后,刀儿不磨要生锈”,这是几百年的老生常谈了,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光仗着自己聪明,不学,那是不行的。有些人,你跟他说这样,他似乎知道,说那样他似乎也了解,说什么好像都一知半解,就是门门懂,样样瘟。为什么瘟?因为他不学。一本书好像晃一眼他就懂了,真正懂了吗?根本没懂!所以说“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不好学的人,放荡无守,没得根基。因此,治学须“知百家而主一”,万法归一,要有专注性,要有稳定性,不能逞自己的小聪明。

第三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有的人很讲诚信,而且是一辈子主信,从来不失信。即使是这样的人,还是要好学才行,否则“其蔽也贼”。为什么呢?因为讲诚信的人老是吃亏,特别是讲信誉的人和那些不讲信誉的人打交道,更是要吃亏。生意场上这种事例很多,很多人都是靠玩什么拿了货款就“人间蒸发”之类的把戏坑蒙拐骗。一个主信的人,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事也是痛苦不已呀,为什么我守信还得不到好结果?为什么我昨天被伤害,今天还要被别人伤害?他就不知道,有的人特别善于利用别人的诚信来欺骗诚信者,因为你主信,好诚,骗别人骗不到,那不骗你骗谁?更有甚者明明晓得自己会上当受骗,但是为了诚信,还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他就有这么傻,傻了以后捶胸顿足,悲痛伤心,我为什么如此容易被别人伤害哟!所以说,“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贼”就是自我伤残,自我伤害的意思。

第四条,“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正直而不喜欢学习的人,它的流弊是刻薄而不近人情。人们大都喜欢性情耿直的人,但是“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绞是指说话尖刻,出口伤人,刻薄,不近情理。有的人说话就是这样,碰到不顺心的事,不对眼的人就跟人家“猫洗脸”,就跟人家对立起来,这样对不对呢?肯定不对。但他会说,我这人脾气生来就直,张飞性格,没有办法。不好学自然没有办法。率直本身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你不好学,不用学来的学问、智慧把它包装起来,美化起来,一味地直来直去,那么就会犯讲话刻薄,不近情理,伤害别人的过错。

第五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有些人很勇敢,确实是能卷起袖子上战场,拍拍胸脯谁都敢惹的角色,但是这样的勇者如果不好学,用《道德经》的话来说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者要通过学习把这个“勇”变得有内涵,而不只是一种作秀的行头,更不能因一时逞勇而犯上作乱。有些人脾气大,不但敢于顶撞领导,敢于顶撞上司,还动不动扯刀子,舞棒子,因一时之勇把整个秩序打乱了不说,惹事生非,埋下什么后果也是难以说清。

最后一条,“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刚”和“勇”是比较接近的,都是阳之恶。阴阳都要得其善,不能得其恶。我在讲《通书》的时候,曾经讲过阳有善,阴也有善;阳有恶,阴也有恶。怎样使自己的阴阳在善恶之中优柔平中,就得好好品味孔夫子的这五条。话说回来,一个人如果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问,它的流弊就是狂妄自大,就呈现出阳恶的一面。

这一则实际上是孔夫子对子路的行为规范,因为子路的确是好仁、好智、好信者,性情又直又勇又刚,这六个方面子路都占齐了,孔夫子反反复复让他中庸一点,行中道,要善于学。这个学,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问,如何在心性上把自己调理到最佳状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学。并不是我背了几本书,把《四书》都背完了,《楚辞》也背会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能背,不是,学问不仅仅是这样;能背是好,但要养,学必归养。如果学不纳入自己的涵养,就跟吃饭不消化、不吸收一样,都是空事,一点用都没有。虽然这六条是孔夫子对子路的教导,但我们要看看自己在这几方面有没有不足之处,若能以此为鉴,能时常以“六言六蔽”警示自己,那我们可以称得上是好学者了。

转自:冯学成博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办身份证自己上传照片后多久过期?
365账号被限制什么原因

办身份证自己上传照片后多久过期?

07-05 👁️ 1343